本文转载自公众号:UED城市环境设计 

976315.jpg

编辑:Xiexc



新时代下,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各地已从过去的注重物质层面的拆旧建新过渡到以功能环境重塑、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为重心的有机更新阶段。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再利用,使其重生为独具创意的城市片区和建筑空间,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019年,“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每季邀请不同领域中对城乡创新有深入研究或实践的核心推动者出席,共同寻找有创意的城乡发展策略,助力城乡变革。已成功举办的第一季和第二季主题分别为“对话京津沪”和“对话高铁时代”。





2019.05.30(周四)13:30

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

International Urban and Rural Innovation & Development Master Salon


2019年5月30日,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将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第三季,活动主题为“工业遗产的蜕变与重生”。大师荟邀请到美国高线公园“高线之友”联合创始人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城乡规划专家杨保军,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顾问教授、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城市管理专家孙继伟,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秘书长刘伯英并由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城市设计专家黄晶涛和《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主编、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礼孝担任学术主持。


嘉宾将结合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城市聚落更新等课题,以其代表案例的阐述与分析为核心内容,发表主题演讲并交流,探讨如何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激活公共空间活力并改善传统居住聚落环境,从而更好地记载城市文化记忆,提高未来城市竞争力。


本次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由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CBC建筑中心主办,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北方设计联盟支持,及媒体主办机构《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共同举办。



大师荟参与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链接

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报名时间/ 

2019年5月16日 - 2019年5月28日


/确认方式/   

若报名成功,我们将以邮件短信的方式通知您,

请注意查收。





· 约书亚·大卫 Joshua David (左)

美国高线公园“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联合创始人。


「 高线公园:保留、转化与城市革命 」



“高线之友”成立于1999年,是由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和罗伯特·哈蒙德(Robert Hammond)发起的公益组织,其致力于推动保护高线铁路及倡导空间再开发拯救了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即将被拆除的废旧高架铁路,即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高线公园。在他的带领下,高线之友成功将铁道进行了保留和再利用,并分三期向公众逐步开放。


在活动中,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将分享高线公园取得成功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正是这些力量,将一个废弃铁路遗址转变成为一个生机蓬勃的公共文化空间及城市新地标。



案例解读:高线公园 



今天的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是一条长达2.4km、距地面9.1m高,并穿越了数个街区的线型空中花园。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高线的存在已经不仅限于一个公园,更是一处开放的公共空间。


然而在十几年前,它原本是一条市区内运输货物和食品的一条高架铁路,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由于卡车运输的增加,火车的使用频率明显减少。后来,市区内几乎所有铁路运输都停止了,人们开始呼吁彻底拆除高架线,很多市民和评论家都把它称作城市中“丑陋的眼中钉”。


直到1999年,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和罗伯特·哈蒙德(Robert Hammond)创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的保护组织“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倡导将高线铁路作为公共空间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并通过努力使得废弃铁路转型成功,变身为如今的纽约高线公园。



今天,“高线之友”仍与纽约市公园和娱乐部合作,共同规划、维护和运营,将年度预算提高了近一倍。作为对周边社区的持续投入,高线公园还会举办各种展览及演出。市民可以在这里欣赏艺术、在花园中悠闲地散步、观看演出、享受美食,或只是与邻居朋友小憩一会儿,共同分享这一独特的城市视角。





·杨保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城乡规划专家。


杨保军全程参与了雄安新区规划的整个编制过程,将“转型指针、战略纲领、协同平台、法定蓝图”作为总体规划原则,通过“转变发展理念、统筹全局工作、提高治理能力、实现依法治市”四个举措推进改革创新。



面对新时代的城市工业遗产继承与改造需求,杨保军认为,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及改造过程中,传承与创新不宜割裂开来,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未必不能交融,未来文化将呈现多元化和谐相容的态势。


项目案例:雄安新区规划


怎么从零开始进行一个项目的规划?早在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接到了为雄安新区做规划的设计任务。随后,来自国内外的40多家团队,300多名专家参与其中,为新区规划出谋划策。作为中规院院长,杨保军全程参与了雄安新区规划的整个编制过程。他们在对这一区域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开展编制工作并把疏解城市功能、调整区域机构及自然生态等因素也考虑到了区域的协同发展当中。作为一座未来之城,生态、绿色、智慧、创新,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关键词,它的规划建设不仅给河北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也将对京津冀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孙继伟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顾问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资深会员,原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中国区主席,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浦东新区区长,上海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城市管理专家。



「 工业遗存:都市文化的沃土 」


孙继伟在任青浦区副区长期间,主持了青浦新城建设及朱家角古镇开发,引导“青浦实践”,提出新江南水乡的建设理念;任嘉定区区长期间,建设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期间,主持了上海市一系列的重大文化设施,如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专业足球场、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等;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和上海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并制定了城市更新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机制。孙继伟认为,工业遗产继承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要城市在延续在发展,城市更新便是永恒的话题。


项目案例: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


规划者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满足市民的愿望。为实现市民能沿黄浦江奔跑着去看长江的愿望,在后续杨浦大桥以北区段至高桥另外20公里左右的滨江岸线贯通也在规划的范畴中。孙继伟面对记者的提问时这样回答:“未来甚至可以沿着黄浦江跑上海马拉松赛。”通过滨江贯通工程,滨江公共空间的硬件设施也进行了不断改造升级,工作内容涵盖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等各领域。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滨江公共空间注入雅致的文化内涵,为市民精心打造了一个可参观、可学习、可沉浸、可休憩的公共文化空间。






·刘伯英

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秘书长,《北京规划建设》常务理事。



「 面向未来的遗产 」


刘伯英对中国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等领域有着深刻的见解,曾对首钢工业区作出详细规划深化研究,这一项目是中国在进入后工业时代和社会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和下的一次积极而大胆的创新实践,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政府、企业、城市公共事件的共同作用。在政府推动力、改造体量、整体规划以及执行力上,首钢园区及三高炉博物馆都将成为全球就工业遗产改造及城市复兴的一个范本和经典案例。


刘伯英认为,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应面向未来,它们不仅记载了社会发展、环境景观和情感记忆,还对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项目案例:首钢工业区规划


刘伯英带领完成了首钢搬迁后的用地更新规划工作,以及之后的北京焦化厂更新。这是北京一东一西两个最主要的污染源,也是两个规模较大的传统工业区。刘伯英从这两个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案例中,摸索出了一套把通过城市规划,实现工业遗产在法规体系下得到保护的方法——现状资源调查,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把保护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作为今后城市开发建设、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







·黄晶涛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城市设计专家。



2013年由黄院长主持,愿景都市计画(天津)编制的沙坡尾有机更新规划获得了天津市年度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并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我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的示范点。


黄晶涛认为,作为城市发展演变和文化记忆的载体,城市聚落及工业遗存地的更新与再造是一个永久的议题,通过这一过程,持续寻找人类居住与聚落的新定义,藉此做出城市与建筑的调整与应变,便是这一切作为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还要拓展遗产保护的外延,同时重视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遗产”、“文化景观”的保护。


项目案例:厦门沙坡尾


沙坡尾是厦门最早的避风坞,至今保留了包括船坞、炮台、大厝等岸上和水下的物质遗产。这里承载着厦门着最直接、最真实的城市记忆。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厦门市乃至全国的大量传统社区面临着大拆大建的严重威胁。沙坡尾社区更新行动规划将城市建设大的趋势背景与项目构思作为前提约束条件,创新性地以新型业态与传统业态的融合推动社区活力再造。设计从权威性、可控性和可实践性三方面,为“如何应用于旧城传统社区更新类型的项目实践”提供范例,在保存场所精神的原则下进行社区营造,引导社区逐渐自我更新,实现社区繁荣的更新目标。 






·彭礼孝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CBC建筑中心主任,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立足于中国城乡创新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机构的CBC建筑中心的创始人和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礼孝提出“设计改变中国——用设计、文化、艺术引领下一轮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并在持续探索、梳理出城乡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及系统性解决方案。他担任多个地方政府的城市发展顾问,主持策划了“夏木塘”“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中国·南京RUNWAY PARK”“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遇见什刹海”“深圳趣城计划竞赛”等城市、乡村项目及文化事件。


项目案例:旧城更新——遇见什刹海


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仅存的几片原住居民区,这里保留了大量传统院落和街巷。昔日沉寂的什刹海文化瑰宝,正是当代建筑师、艺术家的创作源泉和基准,悄然萌生的新思想正在引领新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2016年,由彭礼孝担任总策划的“旧城更新——遇见什刹海”活动以“约会设计与艺术”为主题,用九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知名建筑师设计的“九个院子”开启对未来什刹海的展望。他们将新的生活方式嵌入既有院落空间,这是建筑师们对什刹海旧城更新的一次集体思考。



*部分内容引自《中国新闻周刊》





组织机构 | Organization


主办单位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CBC建筑中心


指导单位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支持单位

北方设计联盟


主办媒体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时间 | Time


2019年5月30日 (周四) 13:30


地点 | Venue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报告厅(四层)


报名联系人 | Contact


游环 +86 18511537525

毕麟茜 +86 18511537509




精选往期大热好玩的文章


新加坡有哪些高颜值的酒店,值得设计师去住?▼ 


关注 PlayArch建筑玩家

 

行业活动早知道


更有机会获得行业活动免费门票哦~



如果您有好玩的文章希望分享,请投稿于:

feijer2002@163.com

天津活动报名|纽约高线公园“高线之友”创始人走进大师荟第三季-testtest

某位大咖 网络创业 2019-05-29 2506 0

有意向请提交和作或在线报名

活动主办方



某位大咖

活动时间:2019-05-29
报名数:0人
2506

此活动扫码转发到微信